如何訓練數學計算力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因為學生“錯數”而困惑。題做了不少,錯誤率卻居高不下。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遊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遊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以碰球的結果和是10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李明明我問你,我的3球碰幾球?學生邊拍手邊回答:呂老師我告訴你,你的3球碰7球。熟練之後可簡化為——拍手問:李明明,我的3球碰幾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遊戲可根據學習內容變化隨時調整碰球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2、用故事激發興趣。如: 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 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
3、用數學順口溜輔助教學。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驗算,試著用用估算;先估估,後算算,四捨五入是關鍵;≈符號來連接,簡便快捷真叫絕!
二、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
我們知道,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
1、領悟法。如: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學生會對“十進位”這一自然數的進位元方法有很好的認識。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領悟法”。
2、對比明理法。如:三年級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涉及到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於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於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為例,口算的思維過程是:先算 100×11=1100 20×11=220 5×11=55 最後算1100+220+55=1375;估算時要說明的是在此類型的估算中,只要將11估成10,然後計算125×10=1250,也就是 125×11≈1250即可,關於這一類型的估算說明在教學參考書上有明確文字;豎式計算的思維則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後算125+1250=1375。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口算、估算、豎式計算的思維方法略有不同,學生通過說想法,說過程進行對比、區別,就會建立起清晰的表像。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對比明理法。”
3、知識轉換法。如:五年級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充分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這種方法就是“知識轉換法”。
三、培養學生計算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乘、除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做完題不回頭檢查等。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讓學生細心呢?
1、教師要做好示範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範、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歸納方法。比如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避免將 15+5 ×(1 -0.5),錯誤地算成20×(1 -0.5)。
3、加強口算訓練。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我們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練習,基本上採用聽算和看算訓練。持之一恒,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4、教育學生養成驗算習慣。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我們要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後要作自我檢查,覆核或驗算。如:學生在解好方程後,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進行必要的驗算,通過驗算,讓學生做出正確判斷;當然,豎式計算學生也能通過 交換律及逆運算的關係來進行驗算。
四、練習題的篩選要恰到好處
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如果整數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沒有學好,那麼小數的加、減、乘、除法就很難學會。因此說,計算教學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恆。
1、新授之前掃障礙,抓住難點反復練。例如:在不連續進位的加法27+45中,當十位上的2與4相加得6時,還要加上7+5進位得來的1,所以2+4+1這類口算練習,必須放在講授不連續進位加法之前加以訓練。
再如二年級學生初次接觸整數乘法與除法時,因為它們用到的計算口訣相同,學生受到干擾往往會分辨不清出現“坐錯位”的現象,要走出這一誤區關鍵在於 如何確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針對這個難點讓學生反復練習。像根據三四十二這一句口訣,說出3×4=12 4×3=12 12÷3=4 12÷4=3四個算式。根據3×4=12說出12÷3=4 12÷4=3這兩個除法算式。
2、知識靠日積月累,練習需少食多餐。學生計算水準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天天有“點心”吃,又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留言列表